理论上,脱模剂具有较大的抗拉强度,以使它在与模压树脂经常接触时不容易磨光。在树脂中有磨砂矿物填料或玻璃纤维增强料时尤其如此。脱模剂有耐化学性,在与不同树脂的化学成份(特别是苯乙烯和胺类)接触时不被溶解。脱模剂还具有耐热及应力性能,不易分解或磨损;脱模剂粘合到模具上而不转移到被加工的制件上,不妨碍喷漆或其他二次加工操作。脱模剂的具体作用原理如下:
1、极性化学键与模具表面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具有再生力的吸附型薄膜;
2、聚硅氧烷中的硅氧键可视为弱偶极子(Si+-O-),当脱模剂在模具表面铺展成单取向排列时,分子采取特有的伸展链构型;
3、自由表面被烷基以密集堆积方式覆盖,脱模能力随烷基密度而递增;但当烷基占有较大空间位阻时,伸展构型受到限制,脱模能力又会降低;
4、脱模剂分子量大小和粘度也与脱模能力相关,分子量小时,铺展性好,但耐热能力差。
脱模剂的作用就是将固化成型的制品顺利地从模具上分离开来,从而得到光滑平整的制品,并保证模具多次使用,具体性能要求如下:
1、脱模性(润滑性)。形成均匀薄膜且形状复杂的成形物时,尺寸无误。
2、脱模持续性好。
3、成形物外观表面光滑美观,不因涂刷发粘的脱模剂而招致灰尘的粘着。
4、二次加工性优越。当脱模剂转移到成形物时,对电镀、热压模、印刷、涂饰、粘合等加工物均无不良影响。
5、易涂布性。
6、耐热性。
7、耐污染性。
8、成形好,生产效率高。
9、稳定性好。与配合剂及材料并用时,其物理、化学性能稳定。
10、不燃性,低气味,低毒性。塑料脱模剂
由于大多数液体状内脱模剂都是酸性的,所以在使用中要注意以下问题:
1、在使用对酸敏感的颜料时会导致颜色变化;
2、在使用碱性填料时,如碳酸钙,酸性脱模剂会与之起反应,引起混合料的粘度增加,但不会影响脱模效果;
3、如果填料为氢氧化铝,酸性脱模剂除了会使混合料的粘度增加外,还会在混合料固化过程中放出水份,导致气泡、裂纹等问题。
通常,内脱模剂的起始用量为树脂量的1%,有效添加范围是基于树脂重量的0.75-2%。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。
1、薄壁的简单型材,用量可以适当少些,比如0.8%或更少;
2、厚壁或形状复杂的型材需要多加一些。
3、在高填料体系内,应提高内脱模剂的添加量,但内脱模剂添加量过多,会延迟固化。
4、在拉挤生产中,如果阻力过大又找不到原因时,就需要适当增加脱模剂用量。在使用时应注意加料顺序,在混合时应在加入固化剂、填料和其它树脂添加剂之前,将内脱模剂加树脂体系中并混合均匀。这样可以达到的脱模效果。